[力量训练]力速共轭训练体系
Science and Practice Training一书中写道力量训练所应该包括的模块分别是:dynamic动态,即极限速度训练;maximum极大值,即极限重量训练;repetition重复,即辅助训练。
对于平凡、普通的力量举爱好者,其实主要是要注意两个深层的问题:
①在训练的同时避免伤病,以练防伤,均摊压力
②在长期训练中管控好激情衰竭的问题
力速共轭训练可能为为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。
力速共轭训练正如前面所说共包含三个部分:极限速度训练、极限重量训练和辅助训练。
主项训练
极限速度训练则是用ERM的特定百分比重量来进行训练,通常都是30%的45%,这就要求速度要快,爆发力要足,同时动作技巧要保持完美,他的训练目标是神经肌肉的协调和牵张反射,极限速度训练的强项是能极大的提高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,也就是发力速率,说白了就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,把你浑身的劲儿全部使出来。极限速度训练和极限重量训练同向同速共轭并行的训练模式,就构成了力速共轭训练体系。
对于追求力量的举者来说,周期性的使用大重量来训练也就势在必行了,只有通过:
①同时募集最大数量的快收缩肌和慢收缩机
②每个被募集的运动肌纤维都达到了强直的状态
③所有运动神经元在最大主动发力时,能够实现同步
这三点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肌肉力量,而这一切也几乎只有通过大重量的训练,才能达到,这也就是极限重量训练的目的。
在力速共轭体系中,极限重量训练每周只做一次,这里说的极限重量训练,是指每组只做一次到五次的重量,如果频率大于每周一次的话,你会很明显地感觉到,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无法恢复到敏锐状态的,更别说极大重量对于韧带肌腱,软组织和骨骼的损伤了,但一周只做一次深蹲,显然是无法让深蹲进步的,一周两次深蹲才更合适,超过两次很容易过度训练。
那么一周之中,另外一次训练,就应该用次极限的重量来进行极高速度的训练。因为极限速度训练所募集的运动神经元,和极限重量训练非常相似,当你用高速移动轻重量时,它的效果与输出,和你用慢速移动大重量是很相似的,因为发力速率很接近(F = m × a)。而速度日和大重量日之间的间隔,应该遵循72小时法则,相同的运动模式和同肌肉群损伤之间,必须留够72小时,你能练多很不重要,练完了能恢复才重要,极限重量训练和极限速度训练,共同决定了你的训练强度是多大。
因此可以看出,力速共轭训练可以避免身体受损过多,同时减轻身体压力。
笔者注:长期做85%乃至90%以上CFmm或1RM的训练事实上会摧残身心,这就是为什么西部杠铃在应用这套理论的同时会换用很多动作。但这可能会导致专项性不足。
辅助项训练
辅助动作在力速共轭训练中决定了训练容量,目的是弥补薄弱环节。其动作形式的安排首先要提到两个原则:一个是适应性原则,Law of accommodation,一个是专项性原则,Law of specificity。适应性原则是指,如果一个运动员用同一种方法,和相同的负重来进行训练,那么训练时间越长,收获的效果就越差,专项性原则是指,如果一个运动员想使某一项运动持续提升,他就需要进行与这项运动高度相关,且具有针对性的训练。这两个原则是相悖的,但对于辅助动作而言,适应性会更加重要。
因此辅助项动作选取时可以完全不重样:比如二头,可以哑铃弯举,牧师椅弯举,EZ杆弯举,或绑上弹力带等等。
热身——温宁热身法
温宁热身法通常选取三个动作,负重要轻,每个动作4×25次,用大循环的方式在15分钟之内完成三个热身。动作的选择也有讲究,第一个动作要针对今天训练主项的动作模式,进行热身,比如今天的主项是卧推,那么第一个热身项目就要选择很轻的哑铃,来预热卧推动作模式,而另外两个动作,主要针对的是短板肌群进行预热,比如三头和背阔肌,温宁热身法一样要遵循海量动作的大循环,其目的仍旧是均摊压力。
减载周
大重量日整体做功量减半(强度和容量同时减)。速度日只减少容量。